瞿式耜向永曆帝彎腰行禮,不緊不慢說道:「陛下,秦總督是我們在江西的一隻主要力量,有他的支持,我們政令可以從廣西到湖廣,到江西,去更遠地方,吾等不應該僅僅給他虛名,應該給他實實在在可以看見的支持,讓他可以各韃子,還有其他勢力抗衡。」
永曆帝在廣西也是過著寄居生活:「愛卿,我們在廣西偏隅之地,又能夠給他什麼呢?」
瞿式耜眼光很長遠,再不全力支持秦楚,永曆一系距離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他沉聲說道:「可以給糧草,給武器,給人,給馬,能給的,都給他。」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炸開了鍋,給錢那是要他們的命,這萬萬不可,很多大臣又開始哭窮,錦衣衛僉事馬吉翔在一旁看著哭慘大臣,心想,又可以整死一批人。
他從大臣中走出來,向永曆帝說道:「陛下,韃子就在廣東,咱大明能打的也就剩下秦總督等人,給他點軍餉和兵馬,總比被韃子剮了強,臣看某些人捨不得出錢,莫非已和韃子有勾搭?」
他把矛頭指向吝嗇大臣,瞿式耜,禮科給事中金堡,還有兵部侍郎張同敞等人有些意外,這個馬吉翔不過是一個奸詐小人,今日怎麼變得這般大義?
馬吉翔哪有這個眼光,他只是想打擊一批異己,將平日不同政見者全部趕出朝廷,很多大臣見馬吉翔跳出來,紛紛閉嘴,免得得罪這個小人。
永曆帝看著一群大臣默不作聲,氣氛很是尷尬,只好帶頭拿出一千兩黃金,作為給秦楚軍餉,在他的帶頭下,大臣紛紛解囊,有捐贈銀子,捐贈布匹,還有捐贈馬匹和下人。
捐贈下人的這些大臣,最為卑鄙,將家中老幼病殘僕人全部轟出去,秦楚愛要不要,捐贈馬匹的,都是將家裡馱馬,老馬,殘馬捐出來,至於秦楚收不收,就看秦楚要不要,不要最好,還能把馬匹拿出去換點錢。
給秦楚捐贈糧草大臣算是有點良心,這其中就有瞿式耜,張同敞等大臣,他們盡心盡力為秦楚籌集糧草,根據沿途驛站的快馬傳回來消息,秦楚一行人將會在七天後抵達梧州,永曆帝等人驚呼好快,下令朝臣準備迎接秦楚。
在退朝之前,瞿式耜請求加封秦楚為太師,兩廣總督,永曆帝一一同意,眾人對秦楚翹首以盼,卻沒有給秦楚授大學士,沒有授予秦楚大學士,意味著秦楚沒有進入內閣,也就沒有進入永曆系權力中心。
瞿式耜倒是想讓秦楚加入到權力中心,可是其他大臣對此避而遠之,強烈要求外放秦楚,不讓秦楚進入權力中心,房子是秦楚來分走他們的權利。
一群大臣就這樣決定秦楚官職和地位,秦楚也不需要這些虛東西,他帶領眾人日夜兼行,沿途明軍驛站給與最大方便,比計劃提前一天抵達梧州府,瞿式耜,王化澄,張同敞等文武大臣在梧州府和平樂府交界地帶,迎接秦楚帶來。
秦楚風塵僕僕趕來,遠遠就看見一大群身著華服朝廷文武官員在翹首以盼,他放慢速度,驅使戰馬慢慢走來,。
等距離還有一百米左右,翻身下馬,帶著張家玉等人牽著馬走來,秦楚的態度很謙虛,給瞿式耜等人留下非常好的印象。
瞿式耜部將焦璉和秦楚相識,看見秦楚走來,輕聲和瞿式耜說道:「大人,中間那位就是秦楚。」
瞿式耜頻頻點頭,他對秦楚印象非常不錯,他也沒有擺架子,帶著人迎接上去,瞿式耜快六十歲的人,走路也有些不穩。
秦楚看見一個白髮老臣往這裡走來,連忙小跑過來,一把扶住他的胳膊,焦璉也向秦楚介紹瞿式耜等重要官員,秦楚也是第一次和瞿式耜相見,來到這個時代,只和朱由崧,馬錫,金聲等重要人物有過接觸,其他名臣名將幾乎沒有任何碰面。
秦楚把姿態放得很低,和瞿式耜說道:「瞿大人,末將秦楚拜見大人。」
秦楚已經是廣東總督,級別和瞿式耜不相上下,卻仍舊給瞿式耜彎腰作揖,瞿式耜哪裡敢讓秦楚給他行禮,趕緊將秦楚扶住。
「秦總督驍勇善戰,不愧是我大明中流砥柱,莫要和老夫客氣,快和老夫去城裡覲見陛下。」
瞿式耜迫不及待,想帶秦楚去見永曆帝,他知道秦楚來一趟不容易,秦楚跟在他身後,急忙往梧州府治蒼梧縣而去。
帶前往蒼梧路上,秦楚特意打量前來的官軍,官軍並沒有想像中強壯,很多士兵骨瘦如柴,一陣風吹來就可以把士兵吹的東倒西歪,看來永曆一系軍力需要加強。
秦楚也在瞿式耜介紹下,和王化澄,金堡,張同敞等人問好,這些人都是永曆一系重要
人物,在秦楚記憶中,這些人在未來幾年內,都會遭到清軍毒手,今日更夠和歷史上英豪一同前行,秦楚心中充滿豪情,瞿式耜也問起秦楚和麾下軍隊近況?
秦楚告訴他,他已經率軍光復贛州府,正伺機北上南直隸,瞿式耜有些好奇,南直隸不是在金聲和金聲桓手中嗎?
秦楚再去南直隸,不是和自家人搶地盤嗎?他試探性問秦楚,為什麼不選擇消滅在福建等地清軍呢?
秦楚突然想起來,永曆朝廷可能還不知道佟養甲,李成棟等清軍,已經被東瀛軍消滅,可這也說不過去,永曆軍隊被壓制在廣西,可總不可能被東瀛軍完全隔絕信息吧?
還有從廣東避難到廣西的老百姓,他們難道就不知道廣東境內發生的事情嗎?
看見秦楚一頭霧水錶情,瞿式耜神秘一笑,和秦楚說道:「秦總督,你還不知道吧,我們有援軍了。」
秦楚一怔,以為永曆帝獲得忠貞營或者是大西軍殘部支援,可瞿式耜接下來的話,差點驚掉他的下巴。
「秦總督,你聽說過東瀛吧?」
秦楚輕聲嗯的一聲,瞿式耜繼續說道:「東瀛軍隊不遠萬里而來,替我們消滅佟養甲,李成棟等人,將韃子在廣東的軍隊一掃而空,真是天佑大明啊。」
秦楚和張家玉等人臉色變得很難看,劉良能更是下意識摸著腰間手榴彈,秦楚忍著巨大噁心,問道:「大人,東瀛人也在梧州嗎?」
瞿式耜笑而不語,一旁王化澄趕緊說道:「秦總督聰慧,東瀛使者就在昨晚到達梧州,正在蒼梧城外等待陛下召見。」
秦楚根本不知道,在他北上贛州府這段日子,阿部忠秋再一次改變戰略,這一次促使他改變戰略不是山本上彬,也不是小林秀,而是暫一師團師團長李成棟。
早在數月之前,李成棟投降東瀛軍隊,成為可恥的三姓家奴,他想要取得東瀛人歡心,在廣州城積極訓練偽軍,阿部忠秋帶著近侍到廣州府視察軍隊,看見一群高大士兵在訓練,他印象中第三師團士兵個子普遍不高,怎麼會有這麼多大個子呢?
而暫一師團軍服和第三師團一模一樣,阿部忠秋有些好奇,就走過去看一看,下屬用東瀛話問正在操練軍隊的李成棟。
李成棟跟著東瀛人混了一段時間,能聽懂一些簡單東瀛話,他看著阿部忠秋等人,用明語回答,阿部忠秋聽不懂明人,部下之中有人聽得懂,立即有部下告訴他,面前這只在訓練軍隊,不是第三師團,而是暫一師團官兵。
阿部忠秋對暫一師團有些興趣,就讓李成棟,郝尚久等將領召集到城內做客,讓山本上彬來作陪,山本上彬這些天在為進攻南直隸做準備,另一方面,有段時間沒有接到山本清夫消息,也不知道和這個小子去哪裡襲擊明人?
被邀請後,立即帶著部下來到阿部忠秋房間,李成棟也是第一次知道阿部忠秋身份,這是一個被比山本上彬更高級東瀛大臣。
他帶上郝尚久等將領來到城中,進入阿部忠秋房間,學著東瀛人坐姿和阿部忠秋攀談,山本上彬還讓人端來清酒,眾人坐在城中一間榻榻米上喝酒聊天,山本上彬充當翻譯,為李成棟和阿部忠秋來回翻譯,李成棟投降以後,忠心耿耿為東瀛人賣命,還積極出謀劃策。
今天是個好機會,可以在阿部忠秋面前好好表現一番,他對東瀛人兩面開戰戰術很是不理解,雖然東瀛軍隊士兵素質和武器確實比明軍高一檔,比清軍也要高一檔。
但是在士兵個人戰鬥能力,東瀛軍隊並不占優勢,體格小,面對明軍和清軍肉搏戰,比拼刺刀和大刀,刺刀可以占據優勢,可當明軍,清軍祭出長槍長矛,刺刀又有些不夠看。
他小心翼翼在阿部忠秋面前發表他的看法,他認為當前應該拉攏實力較弱一方,打擊實力較強的另外一方,這和東瀛高層制定及計劃完全相反,阿部忠秋聽得津津有味,他喜歡聽不同意見,讓李成棟繼續說下去,把山本上彬翻譯的夠嗆。
山本上彬不停來回翻譯,阿部忠秋最終聽明白李成棟意見,李成棟認為東瀛軍隊同時和明軍,清軍交戰,會給後勤帶來極大的困擾,當前是清軍勢大,可以在背後支援明廷,利用明廷之手,讓明廷和清廷龍虎鬥,東瀛軍隊在背後觀戰,誰打不過,就支持誰,讓明清兩軍流光新鮮血液,這樣一來,東瀛軍隊可以不費吹灰之力,攻占大江南北。
阿部忠秋能夠成為德川家光近臣,自然有幾分本事,李成棟說的這些讓他茅塞頓開,東瀛軍隊坐擁天時地理,為什麼不在明軍和清軍之中挑起矛盾,以帝國軍隊最小損失
獲得戰爭勝利。
他笑著和李成棟說道:「李桑,不愧是詭計多端,我很喜歡你,以後你將會帝國最厲害一把刺刀。」
山本上彬對阿部忠秋的轉變以及李成棟的狡猾很是驚訝,阿部忠秋隨後讓山本上彬去負責此事,山本上彬把這個任務交給李成棟,李成棟又把這個任務給郝尚久,命令郝尚久為東瀛軍使者,出使在廣西梧州的永曆帝。
郝尚久也硬著頭皮,帶著一堆禮物去梧州府,他比秦楚先到達梧州,在秦楚進入梧州府,正在趕往蒼梧縣時,他已經受到永曆帝召見。
永曆帝和郝尚久交談甚歡,郝尚久告訴他,韃子並沒有大舉進攻廣西的原因,一方面是進攻廣西的軍隊,被焦璉總兵擊敗,另一方面是韃子主力軍隊被東瀛軍隊殲滅,佟養甲授首,李成棟投降東瀛軍隊,他也跟著李成棟投降東瀛軍隊,這一次,他是作為東瀛使者而來,永曆帝問他東瀛人讓出使廣西,有什麼事情嗎?
郝尚久趕緊和永曆帝說起他來廣西的任務,東瀛軍隊可以和朝廷聯手,消滅韃子。
永曆帝一聽,心裡有些竊喜,但他也不是傻子,東瀛人不遠萬里,跨海而來,可不是簡簡單單幫助他消滅韃子,東瀛人肯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郝將軍,你以前也是我大明官軍,現在跟著李成棟投降東瀛人,我也不怪你,你就和我明說,東瀛人幫助我們打韃子,他們需要什麼?」
郝尚久來的時候,阿部忠秋就告訴他,東瀛軍隊只需要獲得朝鮮國宗主權,以及台灣等地,只要明廷答應這兩個條件,東瀛軍隊可以和明廷一起出兵,消滅所有韃子。
這個提議很誘惑人,永曆帝心動了,不過他沒有立即答應郝尚久,而是要等到瞿式耜等人回來商議,他還讓人去請何騰蛟等地方實力派,到梧州府一起商議國事。
郝尚久還給永曆帝送來五千黃金犒勞軍隊,永曆帝貴為大明天子,可並沒有多少財富,這五千黃金可以算是雪中送炭,永曆帝心機不如李成棟,阿部忠秋這些老狐狸,有些天真等待瞿式耜等人回來,商量怎麼和東瀛人一起消滅韃子。
永曆帝和郝尚久交談的內容,永曆帝讓人給正在迎接秦楚的瞿式耜去送一份,瞿式耜這才和秦楚說起東瀛援軍,秦楚當然知道東瀛人看狼子野心,和瞿式耜說道:「大人,東瀛人能夠不遠萬里而來,胃口就只有台灣和半島而已嗎?」
瞿式耜能夠理解秦楚,他讓秦楚不要擔心,和東瀛人不過是利用和被利用關係:「東瀛倭寇當年禍害東南沿海,這一次幫助我們打韃子,確實沒有這麼好心,可當前也只有和東瀛人聯手,將韃子趕走。」
秦楚很想告訴瞿式耜,東瀛人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不是在利用東瀛人,而是東瀛人在利用永曆帝,挑起官軍和清軍繼續戰鬥,他和瞿式耜提起清軍已經採取戰略收縮戰術,在江西等地清軍全部撤走。
瞿式耜眉毛一挑,問道:「撤走,撤到哪裡去了?」
秦楚知道說動瞿式耜很重要,很認真告訴瞿式耜,江西清軍和湖廣清軍都撤到江北,瞿式耜一開始還在為清軍撤退感到興奮,可突然想到,清軍為什麼撤退,難道是因為佟養甲在廣東被擊敗,就全線撤退?
清軍沒有這麼笨,還這麼爽快吐掉吃進肚子的肉,這其中有不可告人秘密,瞿式耜一時間也想不出來。
秦楚看著瞿式耜百思不解,也不忍讓一個老人家這麼痛苦,告訴他清軍撤退和東瀛人有關係,更和在廣東的清軍被擊敗有關係。
瞿式耜,王化澄等人都豎起耳朵,想聽一聽秦楚高見,秦楚告訴眾人,清軍撤退,是想讓把戰場留給東瀛人和朝廷,讓東瀛軍隊進攻朝廷,而東瀛軍隊名義上支援朝廷,實則讓朝廷和清軍血拼,他們躲在背後看好戲,這兩隻軍隊都沒有安好心,所以千萬不要被東瀛人和韃子迷惑。
秦楚這麼一說,瞿式耜等人思路逐漸開朗,秦楚繼續趁熱打鐵,東瀛人想要朝鮮國宗主權,看起來是一個很平常要求,可最終目的,還不是以半島為跳板進攻神州大地?
秦楚問的眾多永曆大臣默不作聲,瞿式耜也對秦楚沉著冷靜分析非常認同,認為秦楚可以擔當的起中興名將,他和秦楚說道:「秦總督,你也莫要著急,陛下也絕非幼兒,東瀛人吹得再好,不給點好處,我們也不見兔子不撒鷹。」
秦楚見眾人對東瀛人並不在意,知道多說無益,就和瞿式耜等人聊起其他事情,他這次來效忠永曆帝,還是為了獲得支持,瞿式耜也告訴他,給他備下一份大禮,絕對會讓他滿意。
這正合秦
楚心意,他就是來要援助的,不管是名義上還是物質上援助,他都需要,眾人慢慢抵近蒼梧縣境內,蒼梧縣已經成為永曆帝一系活動中心,不僅文武大臣在這裡,各地明軍也雲集此地。
秦楚的到來受到諸多將士熱情歡呼,在和東瀛交戰中,明軍勝少敗多,唯獨秦楚和韃子打的有來有回,還數次擊敗韃子,更聽聞秦楚擊殺濟爾哈朗,這可是韃子藩王,秦楚武功可見一斑。
秦楚抵達蒼梧縣城門,立即被永曆帝太監夏國祥迎入城中,蒼梧城因為陛下駕臨,變得人山人海,秦楚一行人被安排在城內禁軍軍營。
秦楚也有些疲倦,夏國祥奉命接待秦楚,卻想在秦楚身上分到一杯羹,他也知道陛下將會給一大批援助,就把黑手伸到援助秦楚物資,想在這裡搞點好處。
他的醜惡嘴臉,早就被秦楚看在眼裡,秦楚深喑明末官場習俗,哪怕到了國破家亡,大明朝朝廷腐爛風氣仍然經久不散。
在來梧州府之前,秦楚早就準備好禮物,面對軍人,可以用步槍和子彈,面對文官用銀子,面對宦官,還是銀子。
夏國祥帶領來到給他安排的房間,是一個四進的大院子,院子裡面有僕人,有侍女,還有一桌子美味佳肴,秦楚看著夏國祥笑眯眯模樣,知道此人絕非好人,讓劉良能從帶來的銀子裡,拿出來一千兩銀子送給夏國祥。
永曆帝一系在梧州日子過得清貧,夏國祥一下得到一千兩銀子,簡直是心花怒放,立即站到秦楚這裡,向秦楚保證,在城內有啥困難就可以。
秦楚還真有事情有求於他,秦楚拉著他坐下來,又把張家玉和劉良能叫來,四人坐在一桌子上,秦楚端起一杯就,用討好語氣和夏國祥說道:「夏公公,我等從贛州府而來,其他的不缺,就是糧草有些不濟,還請夏公公幫襯一二,事成之後,再給這個數。」
秦楚用右手比劃一個三,意思是夏國祥幫忙搞到糧草,願意再給三千兩白銀,夏國祥端起酒盅,一飲而盡,讓秦楚等他的好消息,就匆忙離去,出門之前,又回頭告訴秦楚,陛下將在明天晚上肚子召見他,還請秦楚替他多多美言幾句。
夏國祥離開房間,張家玉和劉良能都有些瞧不起此人,大明朝都快要被東瀛人和韃子滅了,竟然還有這樣風俗?
秦楚和張家玉說道:「張副司令,你在城裡可有熟人,有熟人,就去拉關係。」
張家玉對副司令很不習慣,他秦楚卻又喜歡這樣稱呼他,他想了想,如果在肇慶府官員都跟著永曆帝來到梧州府,倒是真有幾個關係很好同僚,可以去拜訪,說不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諸如得到兵馬和糧草支持。
秦楚又告誡劉良能,全軍在城中不得和其他勢力發生衝突,鬼曉得城裡有沒有韃子細作,有沒有想投降韃子的叛徒,雖然韃子已經撤走,可東瀛人就在隔壁廣東,東瀛軍隊鐵心進攻廣西,三天內可以打下梧州府全境,所以還要防備東瀛軍突襲。
劉良能問道:「大人,瞿大人不是說東瀛人,要和朝廷一起打韃子嗎?咋在這裡還要防備東瀛人啊?」
張家玉在一旁冷哼一聲,說道:「劉師長,你不會忘了吧,東瀛人在中山和惠州是怎麼和我軍交戰嗎?我可聽說大人下屬沈朴將軍,在惠州城城外被東瀛尖兵狙殺,東瀛人可是我軍死敵,莫要對他們有幻想。」
第五百三十五節:去見永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