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97節:鹽鐵會議
------------
霍光要施展拳腳,始終繞不開另兩位輔政大臣。
這兩人不是丞相田千秋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田千秋經常因為逍遙自在,不管一事受到霍光的稱讚。桑弘羊則垂垂老矣,不在霍光的考慮範圍之內。
霍光要看的佛面是金日磾,上官桀。
為此,霍光採取了最為直接有效的辦法來鞏固他們的關係。他與金日磾,上官桀聯姻,以後親家來親家去,也可以免去很多檯面上的爭執,他的決策自然就能暢通無阻了。
金日磾果然是個厚道人,他還未及與霍光發生爭執,在始元元年就主動卸任,去見了先帝。
如此一來,在朝政決策上,霍光只需考慮上官桀的感受。
事實確實如此,兩人起初互相配合,相處融洽。
史載,每當霍光請個假,旅個游的時候,上官桀就會把霍光的工作全都承擔起來,而且做的也不差。
「去吧,親家,好好玩兒,這裡就甭操心了。」上官桀每次說出這樣的話,霍光都有「有親家如此,夫復何求」的感慨。
霍光也有精神緊張的時候,劉弗陵即位之初,他飲食起居都在宮中,一夜宮中喧譁,所有人都驚起,以為生變,霍光當即召見尚璽郎,命他將皇帝玉璽交出,尚璽郎寧死不予。霍光一急,起身就要上前搶奪,尚璽郎死抱著玉璽,大聲道,「臣頭可得,璽不可得。」霍光一聽,頓時住了手,他笑著稱讚尚璽郎,表示自己放心了,有這樣不怕死的臣子保護著國璽,他還擔心什麼呢!
霍光從秉政之初開始,心中就醞釀著一項計劃。
這是一項讓大漢重新恢復生機和強盛的計劃,應該說,他戰戰兢兢陪侍武帝二十年,小心謹慎,看到了武帝的赫赫武功,卻也看到了社會殘破和衰敗。
他深為憂慮,卻因為位卑言輕,不敢有絲毫表露。
霍光是個有理想而正直的大臣,他希望像他的哥哥一般,成為俯仰天地的英雄,只不過他哥哥霍去病的天地是武功,而他的天地是文治。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始元元年(前86年),霍光派廷尉王平一行五人去各地巡遊,巡遊的目的是察舉賢良,考察民情,□□冤獄,為朝廷獲得第一手的民情資料,霍光則以此作為施政的基礎。
五年之後(前81年),霍光的地位已穩如泰山,社會民情他也摸了一遍,他認為改革的時機已至,必須馬上著手實施。
霍光極為清楚,他的改革涉及經濟民生,最大的阻力來自於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各級墨守成規的官吏。桑弘羊雖然老了,對權位漠不關心,但是從武帝時起,重大的經濟政策都出自他手,所以他必然會劇烈反對,而從中受益的官吏們必然也會反對。
但是,霍光有辦法讓他閉嘴,他下令將這五年探訪到的賢良和文學人士,都接入長安,目的只有一個,開會。
史稱,此次會議為「鹽鐵會議」。
霍光一手導演的這個會議,體現了霍光的高明之處,這樣做一是向天下作出求賢若渴,兼聽求明的為政之態,二是要用這些民間聲望高的社會賢良把保守的官吏駁倒。哪怕激起點爭執,也不會出亂子,都是讀書人,最多也是鬥鬥嘴而已。
雖然會議的主題是鹽,鐵,卻不止於此,而是涉及酒,稅收,外交等多項國家方略。霍光為了避免與朝廷反對改革的力量正面衝突,決定自己不參與會議,而是派田千秋和桑弘羊主持。
霍光的目的不言而喻,他要讓這些生活在民間有影響的社會賢良把對現行國策的不滿都說出來,讓朝中的官員都認識到現行國策的弊病。
霍光有這個自信,這些賢良和文學之人一定會站在他這一邊,因為他深知其中有不少人都是現行策略的受害者。當年,桑弘羊提出官營鹽,鐵,對商人徵收奢侈品稅等等,是在窮兵黷武,開拓國土下的無奈之舉,如今,邊境無戰事,官府如還一意斂財,怎能實現休養生息,藏富於民的願景?
果不其然,桑弘羊等在會議上被各地的與會人士駁得啞口無言,他沒想到,他一手操持讓國庫充盈的策略竟然會有這麼多的弊端。他在會上丟盡了臉面,而這一切都是拜霍光所賜。
他桑弘羊再有什麼錯,也丟不起這個人哪。
「等著吧,霍光,總有一天,我會找回來的。」桑弘羊嘴裡不敢說,心裡卻撂出了一句狠話。
儘管鹽鐵會議使桑弘羊臉色很難看,但霍光可不管這些,他想要的是國家從他的手上重新富裕興盛起來,而他更要成就周公之名,只要能達成所願,犧牲幾個糟老頭子又如何!
鹽鐵會議的最終結果是幕後的霍光獲得勝利,同年七月,昭帝劉弗陵下詔,廢除鹽鐵官營,均輸等策略。
正是這一策略,又使社會重新走向興盛的康莊大道,為接踵而至的昭宣盛世開了個好頭,而霍光,作為實際的倡議者和推動者,實在是功蓋千秋。
反觀會議的失敗者桑弘羊,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窩囊。
他輾轉難眠,茶飯不香,他最終選擇了走到霍光的對立面,準備干一件一輩子都不擅長的事---權斗,為此,他迅速地加盟了反霍光的團隊。
目前,這個團隊已經開始蠢蠢欲動,準備置霍光於死地。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第197章 鹽鐵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