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天後,京城接到淮南戰場的第一份捷報。
對於淮南戰場一開始的頹勢,皇帝是早有預料的。林秋航畢竟與蕭炎不同,哪怕有他的聖旨,想要收服早已經在盧南紮根的將領也並不容易,倒是沒想到林秋航做得比他想像的更好。捷報送到時,太尉楊大人正在旁邊,聽了戰報,沉吟片刻,道:「皇上,林大人雖然在短時間內挽回頹勢,但用將士的鮮血換來戰果,為免太……」
皇帝看了楊太尉一眼,楊太尉早年也是赫赫有名的將軍,只是這些年沒了戰事,楊太尉一直升到太尉的正一品官職,官位升了,可作為武將,依靠的還是實打實的軍功,對於皇帝任用年輕人,而將他放在高位閒置,楊太尉也頗有微詞。嘆了口氣,終究是為大周流血流汗的大將軍,皇帝也不願苛責,道:「如今是年輕人的天下了,這孩子,卻比蕭炎,更得皇弟真傳一些。」
楊太尉一愣,林秋航一個寒門學子,怎麼能與端王世子相比較?楊太尉這些年沒有再上戰場,倒是將心思磨礪的更加玲瓏些。一個科舉出身的寒門學子,為何皇帝將他派往盧南去應對淮南的危局,甚至將淮南的兵權交給他,而這一切,端王父子卻沒有絲毫意見,而揣摩皇帝的話語,自認為處事圓滑的楊太尉瞬間恍然。他與林秋航也見過幾次,對林秋航與蕭炎相似的容貌還有印象,之前沒有多想,如今卻不得不多想。
皇帝見楊太尉回過神來,不動聲色道:「盧南是端王的封地,但也是大周的江山,楊太尉多年戰功,莫在晚年被迷了眼睛。」
楊太尉哪能聽不出皇帝語氣中的敲打之意,連連道:「微臣不敢!」
皇帝正是察覺了楊太尉的不滿,才有意敲打楊太尉。如今楊太尉的職權遠不如從前了,影響力卻還是有的,尤其是楊太尉的兒子在戶部做事,管著正是糧草這一塊,雖然官職不算太高,可皇帝看在眼裡,那人實在沒有那麼盡心。不用多調查,皇帝也能猜到一二,叛亂什麼的,楊家還不敢,多半是想找些存在感吧,楊家不是累世的世家,等楊太尉退下去了,其他子弟又不出彩,只會慢慢高門的圈子。
皇帝倒不是不願意給楊太尉發光發熱的機會,而是楊太尉早年戰功赫赫不錯,可到了後來,漸漸地驕矜自大,普通的戰事都時常出了紕漏,何況像淮南這樣的危局。皇帝嘆了口氣,終究是一代老臣,該給的榮寵還是要給的,「你家老三在兵部也呆了三年了吧,這回就由他往涼州接手蕭炎的事,涼州匪患看似簡單,可內里牽涉不少,你也是多年的老將,多提點小輩幾句。」
京城這邊得到蕭炎的消息沒有那麼嚴重,只是中了流矢失蹤,至今沒有尋到人。皇帝覺得自家侄子一向腦子拳腳都不差,應該不至於就這麼沒了,一面派人去找蕭炎的下落,一面也需得派人去接替蕭炎的工作。
「是!微臣必定囑咐小兒,不敢有半點懈怠!」楊太尉想要的也就是一個建功立業的機會,楊太尉也不敢怠慢,答應著就退下了。
楊太尉剛走,端王便隨後來了。皇帝對端王多少有些愧疚,尤其如今人一把年紀了,也就兩個兒子,一個生死不知,一個面對著重重危局,皇帝心裡想著,是不是該補償些什麼。
「皇兄,我聽說淮南的戰報到了。」端王雖然十幾二十年都沒管過林秋航,但人家原本好好地,因為他的緣故才走到這許多麻煩當中,端王除了以往的愧疚之外,也多了些憐惜。
皇帝點點頭,將剛剛送到的捷報遞給端王,讓他自己看。端王其實不大放心林秋航,畢竟跟從小被專門培養的蕭炎不同,林秋航其實不曾接觸過行軍領兵之道,就算從皇帝口中得知賈征宇的來歷之後,依然不能放心。當初年少輕狂,最後累得害人害己的結果,等到這麼多年之後,端王一面慚愧,沒敢面對面的去找林秋航,一面也一向關注著林秋航的消息。可林秋航這一回遠遠地去了淮西,端王見都沒去見人一面,卻時常跑皇帝這邊打聽消息,尤其是淮南王果真叛亂之後。
「他,竟然……」端王將捷報細細看了一遍,最後卻是一臉的複雜。他沒有管過林秋航,但暗地裡卻一直關注著林秋航,知道林秋航的秉性,卻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刻,林秋航卻能果斷的做出決斷。哪怕放到蕭炎身上,蕭炎恐怕都要走許多彎路,才能達到這個結果。
皇帝心知端王的心思,嘆了口氣,道:「蕭炎是我看著長大的,可要是認真說起來,倒是秋航更像你些,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怎樣走得最快。」
端王沉默片刻,早年他確實如皇帝所說,當初剛剛分封到盧南的時候,他自認為手段比林秋航更激烈些。他一向明白,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道理,而林秋航面對的情況比他更嚴峻些,若是稍微猶豫,或者手段稍微柔和,淮南王就能趁著勁頭侵占更多的地盤。所以林秋航這一手段,看似殘暴,可從整個戰局上來說,卻是最快的扭轉了戰局。
「炎兒自小就不喜歡這些,還曾經說過向做個大商人的話,如今既然有秋航來繼承王府,日後炎兒回來了,就隨他心意吧!」端王嘆了口氣道。要說對林秋航,端王是對梁映秀的愧疚,那麼對蕭炎,就單純是對這個兒子的愧疚,犯錯的是他,但最終承受一切的卻是蕭炎,若蕭炎長成個陰狠狡詐的他還能好受些,偏偏蕭炎除了性子太過跳脫,實在沒有一點不好。
「你的兒子,你自己看著辦就是了。」皇帝已經不想摻和端王這一堆的爛攤子,「只是你疼蕭炎,秋航卻也未必是由你擺布的,這回願意接下淮南盧南的擔子,多半還是為了蕭炎,你的話,對他恐怕沒什麼用。」
「……」端王捏著戰報的手頓住,這些話一定要說出來嗎?看著他拿兩個兒子一個兩個,打捨不得,說說不過,很開心嗎?這是一個兄長該有的心態嗎?
皇帝露出一些笑意,端王只有兩個兒子,可不管兩個兒子聽不聽端王這個父親的話,蕭炎跟林秋航的關係卻是許多自小一起長大的親兄弟都無法相比的。反觀他自己,兒子是不少,可大的忙著爭權,小的忙著爭寵,兄弟之間的感情比起陌生人尚且不如,頭一回,皇帝對祖宗留下的多子多福的好處開始懷疑。
淮南這邊的戰事,一開始因為盧南勢弱,淮南王的軍隊可以說勢如破竹,短短的時間,已經將淮西縣城外的幾道防線打破,眼看著就要攻到淮西縣城。而就在兵敗如山的情況下,林秋航親自領兵,成功打退淮南王的先鋒,總算將盧南這邊的士氣挽回了一些。
盧南的駐兵主要是盧南以及周邊州郡募集而來,多年沒有戰事,練兵荒廢了不說,最麻煩的是將領拉幫結派,根本不將拿著軍符的林秋航放在眼裡。而經歷了節節敗退之後,林秋航挽回敗局在這種危難時刻就起到了最大的作用,不用林秋航苦口婆心的勸誡什麼,士兵們都收起了之前的各種情緒,任由林秋航差遣。畢竟這一場戰爭保衛的是他們的家園,盧南戰敗,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都沒有好結果可言。
連著幾場勝仗之後,兩方的戰事便陷入僵持,這一來,拼的就是真正的實力了。相對而言,盧南在兵力上比不上淮南,但盧南畢竟是一個國家在後面撐著的,戰線長期拖下去自然是對於淮南更加不利。
戰場上僵持下來,淮西城中卻湧入了不少的難民,璃清作為縣令夫人,安置的工作雖然有縣丞在做,但也不能光看著沒有點措施。於是,璃清邀請了縣丞夫人王氏,以及縣裡的一些大戶人家,開了粥鋪,給進城的流民施粥。
王氏這幾年為了求子,做善事什麼的一向很積極,璃清一提,召集人手什麼的,王氏都沖在前面去辦,璃清也沒有跟她搶的意思,就在後面統籌物資。幾天下來,外面都在傳縣丞夫人是個菩薩心腸,作為牽頭的璃清卻沒什麼人知道。
小釵為此頗為不忿,道:「夫人,王夫人未免太過分了些。論身份,夫人是縣令夫人,她只是縣丞夫人,論功勞,大多的物資還是夫人籌集來的,可名聲都讓她得了去!」
璃清坐在自家茶樓的頂層,視線很好,能清楚地看到城中來來往往的人流。城中的百姓因為戰事,平時能不出門都躲在家中,在外走來走去的大多都是愁著一點物資的流民,打架鬥毆什麼的也時有發生。這本是正常的現象,可這幾天璃清都在這裡統籌賬本,哪怕只是偶爾看幾眼,也覺得這打架鬥毆似乎太頻繁了些,叫人有些心慌。
「夫人?」小釵還道璃清不同意,有些忐忑的喊了一聲。
第九十二章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