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由素賢弟做主!」以前許長生也經常帶王守仁出去遊歷,也從來沒出過意外,所以王華很放心。
「此番可不像以前只在京城周邊遊歷,我打算帶守仁北上薊遼、南下新金山、西至哈密衛、東往登州,花費三兩年時間將整個大明都走一遍。」許長生覺得,王守仁的基礎已經相當不錯,是時候帶他去開闊眼界了。
「三兩年時間?」王華陷入猶豫之中,王守仁現在才十三歲,讓這么小的孩子離家這麼久合適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守仁的書讀的已經夠多了,可光閉門造車還不夠,須得讓他見識世間百態!王兄且放心,此行小弟準備雇源順標行隨行護衛,而且小弟略通醫術,不會讓守仁出事的!」
聽到這些,王華稍微放心了點,只是再看許長生,不由得有些愧疚,「三兩年時間,豈不是錯過鄉試的時間,賢弟為了守仁實在是付出太多了,愚兄實在是受之有愧!」
「王兄知道,我志不在此,王兄若是放心,就讓下人幫守仁收拾吧,下月初一就走!」許長生還留了十來天功夫給他們做準備。
王華一邊幫孩子準備一邊依依不捨,王守仁卻沒想太多,整日為即將可以遊歷天下而興奮不已,他幾個弟弟更是羨慕,憑啥哥哥可以出去玩,自己卻只能待在書齋里讀書?
到了約定的時間,源順標行總標頭親自帶人來王華府上接人,並拍著胸脯給王華保證,「修撰請放心,此去薊遼駕車、護衛、前行安排住店的都是熟手,這條路走了少說也有幾十回!等將來再去登州、哈密,也會換上這兩條線的得力標師,絕不會讓公子受半點委屈!」
「有勞諸位了,路上開支多少,到時候讓人來府上取便是!」王華可不好意思讓許長生花這個錢。
又拉著王守仁好生叮囑一番,讓他在路上不要亂跑,要聽老師的話,最後還硬塞給許長生一包金銀,這才依依不捨地揮手作別,目送許長生和王守仁乘坐的馬車消失在街角。
一路北上,過永平、穿山海關、由錦州至遼陽,沿途每到一處,許長生就帶著王守仁四處查看地形,和當地人詢問風土人情。
如今的遼東還算太平,汪直下西洋帶回了大量金銀,讓朝廷有了征討建州女真的軍費,前兩年朱見深下旨,以撫寧侯朱永為總兵,陳鉞提督軍務,汪直為監軍平定遼東。
俗話說得好,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拿足了銀子的明軍士氣如虹,橫掃女真諸部,一戰就打得他們幾十年喘不過氣來,遼東就此安定。
在遼東遊歷一圈兒,最後從金州登船,跨越渤海抵達登州,此時源順標行派來的第二波標師早已在登州等候多時,許長生和王守仁在他們的陪同下,過濟南、徐州、開封,由大名府暫且返回京城。
此行花了數月時間,王華重新見到自家孩子,只見王守仁雖然皮膚黑了點,身子卻康健許多,言語談吐也比之前成熟不少,不由得大感欣慰。
只是他還沒高興多久,就又被王守仁氣到了。
王守仁聽說荊襄一帶的流民依舊尚未平定,不由得豪言大發,「此次跟師傅遊歷遼東,自覺兵法大進,我這就上書陛下,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就能平定荊襄流民!」
王華只覺得心累,這孩子怎麼就這麼不安分呢?拿起手邊的書就要抽王守仁。
許長生把他攔住,也沒責怪王守仁,而是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打算怎麼平定流民?」
王守仁煞有介事地分析,荊襄一帶有漢水可供行船,所以應該用漢水運送軍隊糧草,先占據沿江幾處交通要道,將流民分割開來各個擊破,如此流民可平。
等他說完,許長生才評點道,「呵呵,你說的這些並不稀奇,成化八年領兵討伐流民的工部尚書白圭就是這麼做的!第二年,流民帥劉通劉長子、石龍便先後被擒,流民暫且平定!」
「然而才剛剛數年功夫,劉通餘部李原與小王洪、王彪便重又起兵作亂,攻掠南漳、內鄉、渭南一帶,流民歸附者近百萬;你若是只知道領兵掃蕩,就算能平定一時,過後也會死灰復燃!你可知道是什麼原因?」
王守仁就算再聰明,也不過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終究見識有限,他皺眉思索良久終不得其解,便恭恭敬敬地向許長生行禮,「還請先生教我!」
許長生沾著茶水在桌上畫圖給他分析,「何謂流民?不過是被苛捐雜稅、徭役逼得活不下去的百姓罷了!荊襄北接秦嶺、南連大巴山、東至熊耳山,中有武當山、荊山,跨連陝西、河南、湖北三省,谷阻山深,人煙稀少,官府無力管轄,於是便有大量活不下去的百姓逃入山中求生。」
「宣德至成化年間,流民集結者逾一百五十萬,他們千百為群,開墾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稱棚民,官府視之為『盜賊淵藪』,欲加制裁。」
「先生,他們只是為了求活罷了,朝廷為何如此嚴苛?」王守仁一時無法理解。
「咳咳咳!」王華忍不住咳嗽起來,這話也是你能說的?
「守仁,此話不宜同外人講!」許長生先叮囑一句,再接著說道,「因為他們不服徭役、不納賦稅,更因為有這樣的地方在,陝西、河南、湖北三省百姓若是被官府土豪壓迫過甚就會逃進山里,三省豪強的土地無人耕種、官府的賦稅收不上來,所以必須將其平定!」
「先生教訓的是,若想平定荊襄流民,就必須給他們一條活路,如若不然,則流民終不可絕!」王守仁現在想明白了。
王華輕撫鬍鬚,心裡高興極了,十來歲就能想這麼多,這孩子將來若是考中進士當官,也必定會成為一代賢臣啊!請素賢弟給他當老師算是請對了。
在家中歇息一旬時日,許長生便又帶著王守仁離開京城,準備北上前往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