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上一片繁華景象,大大小小的船隻一艘接著一艘,許長生在船頭看見,感覺以他的身手,完全能從一艘船跳到另一艘船,一直跳到京城去。
而這些船的順序位次也是有講究的,「皇船第一、漕船次之、考船又次之、貢船、官船再次之」。
為皇室運送貢品的「皇船」享有最高通行優先級,其次是關係到北疆穩定、京師命脈的「漕船」,科舉考試是掄才大典,考生們也享有較高優先級。
至於四方朝貢使節與官員船隻,就只能委屈點,再往後排一格。
那商船、民船呢?對不起,您最後,大明朝廷甚至為了保障漕運,曾多次下令禁止民船與商船通過運河,許長生要不是走通了王臣的關係坐上官船,他也得慢慢等著去。
而這種繁華細細算來也不過才三四十年時間而已。
南宋時期,由於宋金兩國長期對峙,導致大運河年久失修,等蒙元滅宋之時,大運河幾乎無法使用,大都經常出現漕糧供應不上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丞相伯顏啟動了海運計劃,漕糧從江南啟運,從劉家港出海,繞過山東半島直達大沽口,然後再轉陸路送入大都。
這條海運路線極其便捷,要是遇到風順的時候,半個月就能抵達大都,就算沒趕上順風天氣,最多也只要一個半月,比走大運河快得多。
這條海運路線曾經一度解決了蒙元北方缺糧的問題,沿海各碼頭也因此興盛,短短十年時間,上海就由鎮升級為縣,同時也孕育出了一大批因為海運而致富的江南富豪。
而到了元朝末期,江南烽煙四起,這條海運路線也就此斷絕。
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和朱棣也曾經使用過這條路線,洪武三十年,海運糧七十萬石給遼東軍餉。永樂初海運七十萬石至北京。
直到永樂十三年,會通河修繕完畢,大運河重新貫通,大明朝廷立刻斷絕海運,全靠大運河為京城輸送漕糧,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歷史倒退。
大明在重新開掘大運河時,也不是沒有大臣勸諫不可廢除海運,比如翰林學士危素就曾經建議朱元璋要海陸並重。
可惜他是元朝的降臣,朱元璋不信任他,而且大明在一統天下時,曾經和海商支持的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進行過激烈的交戰,朱元璋一直視海商為大明統治的敵人,又怎麼會把漕運命脈交到他們手裡呢?
等到了永樂年間大運河修成,海運重要性進一步降低,在朝廷看來,漕糧走大運河就行了,沒必要再冒風險走海路。
一直到明末,江南烽煙再起,漕運受到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太倉沈廷揚重新提議漕運轉海,大明才重新進行了嘗試,可惜那時候已經晚了。
朱元璋開局一個碗,起兵推翻蒙元統治,重新建立漢人朝廷,的確功莫大焉,得位之正歷朝歷代也沒幾個開國皇帝能比得上。
可惜他終究不是完人,大明開國後的各項政策都趨向保守,缺乏漢唐時的進取精神,以至於華夏多次錯過關鍵性的歷史時刻,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劇。
好在許長生有的是時間改變這一切,他感慨片刻後便回到船艙中,取出《赴西洋水程》繼續讀了起來,一邊讀一邊把書里的內容和自己腦海中的後世知識進行對照。
越對照越覺得心塞,此時大明的航海水平絕對冠絕全球,可惜自從王景弘最後一次下西洋後,大明就停止了對海洋的探索。
而在西方,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正率領艦隊在非洲發起一次又一次的殖民戰爭,並獲得了海量黃金、象牙和奴隸,葡萄牙因此興盛。
他的成功激勵了迪亞士、達伽馬、卡布拉爾等人前赴後繼,在黃金的誘惑下率領船隊義無反顧地投向大海。
然後,西班牙、英國、法國、荷蘭等國也陸續投入到轟轟烈烈的大航海之中,他們的船隊逐漸開始遍布全球,他們的航海技術也不斷發展更新,大明就這樣漸漸地被他們甩在身後了。
忽然聽到一陣兒喧囂聲,打開窗戶循著聲音的方向看去,原來是一群準備進京趕考的士子,正在考船上高談闊論,訴說著如果自己考中進士,準備如何施政。
許長生聽了一會兒,無非是些勸諫皇帝親賢臣、遠小人的老套路罷了,儒家學說發展到如今,路基本上已經走到頭了,繼續使用儒家學說治理大明,不過是縫縫補補罷了,根本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這天夜間,官船停靠在揚州碼頭,船上的官員們紛紛下船去感受揚州的繁華,許長生也想見識下如今的揚州是什麼樣,於是也下船入城,找了家熱鬧的酒樓進去,點了幾個招牌菜一邊享用,一邊留意其他桌的議論。
靠窗的雅座坐了幾位年輕的士子,他們也在聊著明年趕考的事兒,其中一位顧姓士子引起了許長生的注意。
「顧兄鄉試高中,來年會試、殿試定會高中,到那時候,重現太倉顧氏的榮光定非難事!」
「當年玉山草堂名動江南,哪個讀書人路過太倉都會前去拜訪令祖,可惜時至今日......」
「張兄慎言!這些都是過去的事了,休要再提!今日咱們只喝酒不說其他!」那名顧姓士子連忙把他攔住。
「對對對,是愚兄失言了!」說話那位也連忙閉嘴,趕緊左右看了看,發現沒人注意他們才鬆了一口氣。
太倉顧氏的後人?這倒是個合適的人選!許長生原本想著等過段時間再開始散播針路圖,現在或許可以提前試試了。
過了一會兒,那幾名士子吃完飯,便下樓去了。
「諸位仁兄,小弟還要回去複習功課,只能就此失陪了,等從京城回來,小弟再設宴致歉!」
「顧兄這是哪裡的話,是我等耽誤了顧兄才是!」幾名士子客套一番就此散去。
許長生悄無聲息地跟在了那名顧姓士子後面。
第15章 太倉顧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