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待西南各省土司的問題處理上,陸遠的行為表明了態度,那就是要徹底扭轉之前歷朝歷代對於土司問題的處置方式。
羈縻制度是萬萬不能再用了。
何謂羈縻?
羈,馬絡頭也,縻,牛之韁也,最早出處於史記,原話寫的是聞天子之於夷狄,其義羈縻勿絕,蓋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因民族之別而將土民視如牛馬,如此高高在上的文化傲慢存續上千年,繼而形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施政思想。
陸遠不可能根除掉這種思想,因為大明朝的官本身就是自幼讀著這種書、學習這種思想成長起來並考中進士為官的,這種思想已經刻在了骨子裡,或者成為了一種天然的理所應當的。
既然不可能在先天上根除他們的思想,那就乾脆在後天上直接扭轉。
最簡單的方式,用強權壓思想。
陸遠在西南開的這兩個會,就是這麼做的。
你們這些官員必須按照我陸伯興說的去做,當然,有種你也可以試試不這麼做的下場。
也就是陸遠不當皇帝,不然這就是聖旨,抗旨可是要滿門抄斬的。
土司會議開完之後,陸遠隨即動身北上進入陝甘。
不過他並不是來解決關西八衛的問題。
「關西八衛的問題不用解決,因為其本身就不是一個問題。」
陸遠如此告訴張四維:「關西八衛也叫蒙八衛,是當年太祖北伐時蒙古貴族投降後,於關西之地設八衛而得名,他們和我大明之間的關係很簡單,我們強則臣,弱則獨,等兩年後咱們大舉北伐之日,他們親眼見識到朝廷軍威之盛的時候自然就會成為朝廷的先鋒。
因此無需分心處置,放著就好,他們也不會更不敢主動反朝廷。」
既然不是處理關西八衛的事情,那麼陸遠來陝甘自然只能是來視察陝甘民生。
四年前也就是隆慶二年的時候陸遠出巡到過一次陝西,當時是因為陝西的旱情問題,當年內閣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通過修路來增強陝西和湖廣、河南等省分之間物資輸送效率,以此來減輕旱災對陝甘地區的影響。
時過四年,陸遠這次來就是看看實際成效。
雖然每年通政使司和政研室都會有陝西民生情況的匯報,不過親眼看看總是踏實。
陝西布政使薛晉中做了匯報。
「這兩年陝西的旱情仍有發生,尤以秦嶺一帶為重,不過隨著漢中道的完全貫通以及陝北六府主要官道的開通鋪設,缺糧問題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餓死人的情況要比以前好上許多。
不過貧困問題依然存在,所謂一家人只有一身衣裳的情況在部分府縣仍有,還有許多百姓仍將糧食視為頭等之重,選擇賣布換糧存而待食,赤身以活。」
「四年了。」
剛剛看完秦嶺腳下一個村莊的陸遠站在一處小山頭上,望著眼前的群山慨然一嘆:「民生維艱,令人錐心。」
薛晉中頓時緊張起來,垂首答話:「此皆下官失職。」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和你們藩司衙門關係不大。」
陸遠擺了擺手:「本輔不會怪罪你,也不會怪罪任何人。」
「多謝太師。」
「可有解決的辦法?」
薛晉中忙言道:「眼下想要徹底根治,只能是引河套之水灌溉陝北,然此法耗力之巨難以想像,群山丘壑之地,開鑿之難堪比登天。」
「數千人踩著肩膀就比泰山還高了,登天又有何難。」
陸遠說道:「只要有解決辦法就能解決。」
一眾陝西藩司官員齊齊變色,薛晉中更是言道:「太師難道真打算引河套之水灌溉陝北?」
張四維亦是上前勸了一句:「太師,眼下財政仍然吃力,朝廷用錢之處甚多,引河套之水的工程幾年前工部做過粗算,數需上億,窮國家兩年之全力方可,而國家如今每年之結餘不過寥寥,上億之數,沒有一二十年根本不夠,不能皆用於此處啊。」
「開路、引水、建水庫。」陸遠開口:「這三項工程十年內要全部完成,工人和錢糧的問題,本輔來解決。」
「太師,這,這不可能做到的啊。」
「是啊太師。」薛晉中亦是攔道:「下官雖然是陝西布政,殷切盼望能將陝西治理好,可這三項工程用度無不巨大,實在是難以實現,還請太師三思慎度。」
「本輔說,本輔來解決。」
陸遠的語氣很是堅定:「不花朝廷一文錢,不征一個徭役。」
在場的人全不可置信的瞪大雙眼,只有張四維想到了大概。
能夠支撐如此浩大之工程的,又不拖累朝廷的,只能是攤派國外了。
他猜的沒錯。
就在視察完陝西回京的路上,陸遠已經連續七道命令送了出去。
滿剌加、呂宋、印度各總督府並遠東、維京、東印度三家公司十年內組織三至五百萬勞工入陝,至於他們是抓還是征就不重要了。
這些地區不夠的,聯繫西班牙和阿拉伯商人從阿非利加抓。
所需糧食和工程所需一應物資由遠東、維京、東印度三家公司先行承擔,陸遠以個人名義先做賒欠,從其每年自遠東的分紅中扣還。
至於說利息,沒人敢向陸遠提利息。
遠東的股權七成是陸遠的,這些年的分紅陸遠沒取用過,一直都交由陸鳴打理,想來幾千萬總還是有的,陸遠也懶得去計算,全部交出去來辦這件事。
錢這東西陸遠早已不在乎,再多再少對他而言確實只是個數字也只能是個數字。
現在的陸遠更迫切於做些實事。
幾千萬肯定是不夠的,那就欠著,以後慢慢還。
讓陸遠意外的是,他的這個決定作出之後,孔公鈺便主動找到他,如此說道。
「下官家中略有薄產,願出五萬兩以供使用。」
這五萬兩對於陝北工程來說當然是杯水車薪不值一提,但孔公鈺的身份賦予了這五萬兩一百倍乃至一千倍的價值。
老孔家都主動支持了,天下的孝子賢孫們誰敢視若無睹。
慷慨解囊者只短短數月便無可計數。
只在陸遠回到南京後兩月,張四維便拿著一摞厚厚的捐獻名單找到陸遠。
「太師,按照這份名錄,共募錢款一千六百九十一萬兩,其中浙江、江西、江蘇三省士紳捐了七百多萬,山東士紳捐了一百餘萬,上海、廣州、南京三府士紳捐了四百多萬。」
陸遠接過名單查看,一眼就看到了幾個熟悉的名字。
「張居正,六千兩。」
「海瑞,一百二十二兩」
「李崇,兩千八百兩。」
「楊繼盛,二百一十九兩。」
「.」
陸遠放下名單,舒心一笑。
人心所向,事則必成。(本章完)
()
1秒記住品筆閣:www.pinbige.com。手機版閱讀網址:m.pinbige.com
第525章 引河套之水入陝北